秉持著堅持品質、責任、精心、執著的理念,致力成為您滿意的合作伙伴,為客戶提供完善的產品和服務。
去年造紙工業生產經營遇到了較大困難,第 一次出現了負增長,受此影響,造紙工業“十二五”前三年年均增速不足1.7%,遠低于“十二五”4.6%的目標。這意味著我國造紙工業在經歷超常規的高速發展、實現生產量和消費量雙雙過億噸后,經歷短暫的中低速發展階段,在較短時間內便滑入到低速發展的軌道。標志著中國造紙工業進入深刻戰略調整期后,迎來了深度調整的新階段。
進入深度調整期
造紙工業經過“十五”、“十一五”追趕型超高速發展,成功解決了供給短缺這一歷史難題,實現了產需基本平衡,并進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仡櫾旒埞I發展歷程,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得益于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帶動。造紙工業通過大規模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大力實施追趕型發展戰略,實現了超常規發展。這一階段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依靠大規模投資,迅速擴大產能,并在2008年中國造紙工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迎來了產需基本平衡重大轉折。由于告別了短缺時代,規模擴張空間被大大壓縮,同時以資源、能源、環境等要素為支撐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已大大下降,造紙工業進入發展減速期。在數量主導、規模擴張慣性思維作用下,產能過剩在“十一五”中后期迅速積累并擴大。
造紙工業在取得輝煌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產品結構不合理、中低檔產品比例過高、產品結構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部分產品出現結構性和階段性過剩;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新產品研發速度緩慢、新的增長點未能真正形成等一系列問題。再加上需求不足,特別是我國出口大幅下降致使商品包裝材料需求下降,以及電子出版和無紙化辦公對造紙需求的沖擊。
2013年出現負增長,雖有很多客觀原因,但上述問題疊加、集中爆發是其深層次原因。中國紙業2013年出現負增長,但主營業務和利潤總額均有較好增長。雖是個別年份出現的個例,但充分顯示了紙業未來發展趨勢,毫無疑問也是紙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中國紙業進入深度調整新階段,行業亟需加快產業升級。
首先要求我們要正確認識造紙行業發展機遇、挑戰,發展環境的內涵發生了重要變化,要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要充分認識到過去長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成本的增長模式已不可持續。要加快從資源消耗型向全生產要素集約利用型轉變。要從依靠擴大投資和規模擴張向依靠技術進步、創新和要素升級上來,要緊緊抓住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這個核心,培育新的競爭優勢。
其次,新階段面臨保持適宜的增長速度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雙重挑戰。新階段的顯著特點和發展目標是:在結構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穩定提高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產需平衡。因此這種平衡是高水平的產需平衡,其內涵發生了顯著變化。新階段是發展階段的轉換,并非是下臺階,紙和紙板生產總量還會適當增長但增幅不會太高,但發展質量和效益要有新的提高,因此加快結構優化調整和產業升級是重要任務。建立在新的產需平衡基礎上的未來紙業發展,總量增長受限,量的擴張將進一步讓位于質的提高。更多的是通過產品和產業鏈高端化戰略來實現存量調整,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益。
再其次,新階段必須大力推進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本質是用更新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造紙工業技術進步“十二五”指導意見》,力爭在新一代清潔制漿技術、創新與集成制漿造紙節能減排技術、利用纖維原料的復合型生物精煉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要加大制漿造紙工業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究力度,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力爭在關鍵共性技術、裝備與控制、低定量化和結構減重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不斷縮小與國外先進技術差距,為造紙工業深度調整和加快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持,為此要加快以企業為主的創新體系建設;加強“政、產、學、研、用”的結合、加強協同創新。
提高質量和效益
當前造紙行業正面臨增長速度放緩和生產要素成本不斷增加,資源、環境、能源約束增強雙重壓力。造紙行業作為傳統制造業,原料在成本中超過50%的較大比重,制造加工深度不高、增值不大。雖然造紙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行業,但并不是深加工、高附加值產業。當前市場需求不旺、合理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傳統的以“提高質量、降低消耗”為主要內容的降低變動成本和以“擴大規模、提高勞動產出率”為主要內容的降低固定成本的盈利模式,遇到極大挑戰,必須加快盈利模式的轉變。
造紙工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生產流程長、產業關聯度大,涉及林業、農業、水利、能源、土地、新聞出版等行業,匯集資金、資源、土地、資本、人才等各類要素于一體,因此如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造紙行業應該做好的一篇大文章,也是提高 效益的重要途徑。因此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提升產業鏈價值、提高產出水平、降低綜合成本是造紙行業重要任務。
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首先要抓好原料高值利用,充分利用纖維素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同時要科學合理利用半纖維素,如開發木糖等效益高的副產品。要積極探索黑液汽化技術的應用,充分利用木質素生產生物質化學品和生物質能源,打造生物質向產品轉換的產業增值鏈。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必須降低單位產品投入,提高投入產出率。要抓好節能減排,降低消耗水平,從源頭做好減量化工作,使各項消耗盡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別要大力降低水耗。目前不少企業噸紙耗水量大,不僅浪費寶貴的水資源,而且直接導致污水處理規模大,設施投資大,這是我國造紙行業單位產品污染治理設施投資遠大于發達國家的重要原因,同時加大了運行成本。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核心是用綜合成本、低消耗生產高附加值,質量好、市場急需的產品。具體要求是對所需資源、能源、資金、資本、土地等要素,實現優組合、精細化管理、產生更大效益。全要素勞動生產率在發達國家對經濟貢獻率超過70%,據有關資料介紹,我國不足30%,因此,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潛力巨大,是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金庫。
著力化解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是產需矛盾的體現,當前造紙行業部分產品中出現產能結構性過剩和階段性過?,F象,如低檔文化紙、低檔包裝紙、低檔衛生紙等屬于低水平供給能力過剩,也就是結構性過剩。新聞紙、銅版紙等,因片面、盲目追求大機臺和誤判市場需要,造成這部分先進產能閑置,這屬于階段性過剩。造紙行業總體上產需平衡,不屬于產能過剩行業,但部分產品出現產能過剩,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同時近期白板、白卡、生活用紙也相繼出現產能過剩的動向,值得警覺和關注。產能過剩引發低價惡性競爭,造成市場秩序混亂,既影響行業形象又影響企業效益,對行業健康發展產生嚴重影響。
分析產能過剩的原因,可以看到創新能力不足,盲目跟風與模仿、低水平重復建設、同質化嚴重是其重要原因。同時也應看到產能過剩既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也是產業由成長期進入成熟期的必然表現,其本質是供給能力不適應市場需求,迫切要求供給水平加快升級。
造紙行業應認真分析產能過剩原因包括深層次原因,做到科學、理性投資,防止盲目性,提高準入門檻,從源頭避免新的產能過剩。當前要把工作放在存量過剩產能的化解上,要按中 央確定的“四個一批”的要求,做好淘汰落后、轉型、升級、轉移。這是造紙行業優化結構調整必須下力氣解決的關鍵。這里要特別強調“走出去”問題,目前太陽紙業等一批企業,在“走出去”戰略指引下,建立海外原料基地和境外辦廠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增長速度轉換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復雜情況。受此影響,造紙工業正進入更加嚴峻的深度調整的新階段,也可以說造紙工業正進入結構性緊縮期。增長階段的轉換,不僅僅是增長速度的挑戰,更重要是增長動力和發展方式的實質性轉變。由此可見造紙工業正進入發展關鍵時期,深度調整是對造紙工業發展的嚴峻挑戰和考驗,但也是中國紙業利用倒逼機制的一次重要機遇。